|
廣水馬都司新區(qū),因位于廣水市城區(qū)應(yīng)辦、廣辦之間,在廣水無人不知曉馬都司這個地方,不僅因為其是廣水市政府新址將選在此處,更因千百年來此地都相傳著有一個姓馬的都司(古代官職)埋于此地?赡阒肋@馬都司究竟何許人也呢?
據(jù)《應(yīng)山縣志》載:馬都司姓馬,名振,小名仲威,明朝山后(可能是山西)人。出身在武將世家,他的曾祖、祖、父及其、子五代都做過都督指揮僉事。1493年(宏治癸丑),經(jīng)兵部推舉,表其馬振勇武忠勤,提升為河南都司指揮使。1511年(正德辛未),霸州(霸州市地處河北省冀中平原東部,位于京、津、保三角地帶中心)地境開始有劉六(劉寵)劉七(劉辰)發(fā)動的農(nóng)民起義,開始有數(shù)十人不分白天黑夜燒殺搶掠,橫行無忌。河南、河北商人旅客一時阻礙隔絕,不通往來。朝廷派兵打敗了起義軍,起義軍開始南撤。在當(dāng)時,大多將帥士兵都左顧右盼,畏手縮腳,不敢前去追捕。身為河南都司指揮使的馬振,全然不懼,一馬當(dāng)前,獨自率領(lǐng)十余騎將,奮勇挺身地追逐他們這些作亂的人。從河南日夜兼馳,直趕到應(yīng)山縣樹林山口(即現(xiàn)馬都司的位置),才開始激戰(zhàn),從上午9點打到下午5點,打得天昏地暗。最后終因寡不敵眾,被敵伏兵殺害,其它十余騎也慘死。馬都司死后,起義軍更加壯大,幾個月之后,擁有十余萬人,攻城掠地,據(jù)史上講,死于劉六、劉七之亂的,僅應(yīng)山的烈士烈女有記載的就有好幾百人。整個中原為之震動。明廷詔兵部侍郎陸完鎮(zhèn)壓。1512年,劉六又率眾回攻霸州,攻陷城池,又被陸完擊退,不久起義軍失敗。朝廷這時想起了馬都司,追授他榮譽,蔭其子女。
幾年后,一名河南都指揮僉事,名叫鞏臣,非常熟悉馬都司的經(jīng)歷,感嘆他的英勇,佩服他的為人,與汝寧太守平原的姚宗瀚一起,來到應(yīng)山,在馬都司曾經(jīng)戰(zhàn)死的地方樹立石碑,書寫馬都司的事跡在上面。所以后人才世代相傳這件史事,把這個地方叫做馬都司。
除了馬都司的這英勇的一面,據(jù)《應(yīng)山縣志》上的記載,馬都司還是一位廉政忠正的好官。史志上說:“公之初來也,將士卒分番入衛(wèi),號令明肅,賞罰公信,其律己也廉,其立法也寬,其御眾也嚴,而不苛政。故垂二十年家無長物,而人樂為之用!闭f的是他任河南都司指揮使時,自己要求非常嚴格,賞罰分明,軍法嚴謹,對老百姓寬厚仁慈,從不實行苛政。當(dāng)官快到二十年了,他的家里沒有任何值錢的東西,但是人們都喜歡去用他家里這些不值錢的東西。
馬都司的為官為將,雖是封建王朝的官與將,為封建王朝和封建制度服務(wù),他所忠的是他的朝廷與君王。但他的英勇,他的愛民,他的清廉,即使是現(xiàn)代也值得官員們學(xué)習(xí)的!
|
來自隨州網(wǎng)APP
|